close

397-2  

過往,國內職棒談「本土三壘砲」議題,能舉的例子恐怕就只有張泰山吧!如今,隨著許基宏和陽冠威這兩門加農砲移防三壘,為今年中職增添更多話題和新元素。為此,本刊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本土三壘砲的意義和核心價值,並請專家解析許基宏和陽冠威的打擊連續動作,用全方位視野來看本土重砲三壘手。

文@羅志朋 攝影@戴嗣松

 

為什麼國內欠缺長程火砲三壘手?


來談本土三壘砲的話題之前,先來看一項數據好了。OPS(On-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),也就是所謂的「攻擊指數」,計算公式為上壘率加上長打率,一定程度能反應這名打者的打擊能力。2014年中華職棒各個守備位置總體OPS,三壘手以0.584排名最後,林智平、黃仕豪、黃恩賜都是聯盟「短槍三壘手」的代表性人物。第一名是一壘手的0.797,第二則是DH的0.766,全聯盟平均OPS為0.696。


看到這裡,讀者心中可能會浮現一個疑問,「國外職棒很多三壘手能守又能轟,為什麼國內職棒三壘手攻擊力如此貧乏?」義大犀牛守備教練馮勝賢認為,國外人才多,訓練環境好,所以重砲三壘手就多;反觀國內人才庫並不充足,加上各階層教練把攻擊看得太重,打擊凌駕於守備,所以打得好的野手卻守不好,比較少全方位的球員,「守備是內野手的基礎,守備好,投手和整體的安定感才會好,基本上國內三壘的守備要跟三游一樣好。」說明國內三壘手守優於攻的現象。


中信兄弟首席兼守備教練陳琦豐指出,國內捕手和三壘手的人才都缺,三壘手必須注重守備,又要適合隊型,守備負擔大,萬一發生失誤,絕對會影響打擊;Lamigo桃猿總教練洪一中說,東方人因體格關係,身材高大,敏捷性就不好,三壘手需要靈活的人來守,加上國內職棒球員能打、但不能守,依然能領高薪,所以打擊好的三壘手,大多會移防到其他守位,「台灣不是沒有能打的三壘手,而是能打的人都不守三壘,國外是守三壘的人本來就能打。」


義大犀牛總教練馮喬許解釋,大聯盟歷史並沒有身材高大的三壘手,太高大,反應就會比較慢。他以芝加哥小熊超級新秀Kris Bryant為例,「Bryant身高達6呎6(198公分),因為他的身型太大隻了,三壘移動不好掌握,所以熱身賽小熊教練團曾嘗試把他調去守左外野。」他強調,三壘真的很不好守,要培養具長打能力的三壘手,必須多一點耐心。

 


經典本土三壘砲 只有張泰山?


細數過去26年中職歷史,真正能稱的上本土三壘砲的球員,可能就只有張泰山了。味全龍時期張泰山守過206場三壘,到了興農牛時期打DH的時間變多了,但也守了276場,2011來到統一獅至今他守了120場,目前已移防到一壘和打DH。總計職業生涯張泰山以三壘手身分登場,轟了180支全壘打,打進805打點,堪稱中職史上最經典的本土三壘砲。


雖然近幾年已很少守三壘,但張泰山坦承,「我很喜歡守三壘耶,比較刺激。」他說,一般人可能認為三壘傳一壘的距離遠就比較難守,其實三壘比一壘好守,單純接球、然後傳球,且這幾年國內職棒左打比較多,球也比較多,加上一壘狀況比較複雜,反而不好守。至於會不會因為三壘守備影響打擊?張泰山笑著反問,「你看我有因為守三壘而影響打擊嗎?」職業生涯張泰山守三壘打擊率0.309,三壘手以外守位的打擊率為0.306,答案很明顯了。


在張泰山之前,業餘時期吳思賢是國內知名的重砲三壘手,他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中華隊奪銀班底當家第四棒。進職棒後吳思賢扛過俊國熊第四棒重任,卻因木棒適應能力不佳,職業生涯浮浮沉沉,並沒有打出符合外界預期的成績。


此後,中職陸續出現王金勇和陳嘉宏這類身材壯碩、具Power的三壘長打好手,不過和張泰山比起來,帳面上成績仍有一段落差。王金勇和陳嘉宏在個人職業生涯後期都逐漸移防一壘或打DH。

 

 

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職業棒球雜誌397『後浪來襲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P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