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3-3.jpg 

臂力弱、打擊power差、站在投手丘沒氣勢,矮個子球員難逃這些刻版印象,打棒球註定比其他人艱辛,甚至自卑太矮不敢女朋友。矮將要出頭天不是件容易的事,即使如此,中職史上還是有幾位經典矮將,在他們平凡的身材下,蘊藏著不凡人生。

身高不是距離」,這一句俗語套用在職棒戰場似乎行不通。中華職棒史上矮個子球員何其多,但真正發光發熱的矮將卻極為稀少,四屆全壘打王林仲秋、全能洋將哥雅,是少數球迷耳熟能詳的經典矮將,然而這些名將早已成為歷史名詞,直到林克謙的出現,才重燃矮將的希望之火。

矮將認定標準為何?以本季球員登錄名單來看(詳見附圖),本土投手平均身高為180.3公分,這個數字與巨投門檻極為接近,早期「四大天王」身高都在180以上,兩聯盟合併後竄起的「四小天王」潘威倫、林英傑、吳偲佑、陽建福,及連拿兩屆年度MVP的林恩宇,沒有一人低於這個數字,「180」儼然成為躍升巨投之林的指標數字。超級新人林克謙身高僅173公分,靠著精準控球及多種變化球交互運用,進職棒第一年就拿下10勝,是中職史上單季奪得兩位數勝投最矮的投手,他的身高與巨投門檻差距一大截,完全顛覆傳統強投形象。

棒球的身高定律

為什麼矮個子強投這麼少見?在基層棒球深耕10幾年的高克武認為,矮個子投手投球進壘角度小,視線感覺來球呈平行線進壘,打者比較好掌握,且站在投手丘氣勢明顯矮一截,無法帶給打者壓迫感,所以個頭高大的投手會比較吃香。

一般來說基層教練選才,個子高的球員會優先往投手發展,個子矮的就被「放逐」到二、游,個子矮又跑不快的最慘,捕手這一個苦差事就交給他們,從附表數據可以看到,不論是職棒元年還是今年,捕手平均身高都是最矮的,李義偉說:「因為矮個子蹲捕較靈活,不像高個子動作會『卡卡的』,而且以前打球根本沒人想當捕手,都是教練撿剩下來的去蹲,身材通常不會太好。」


二、游防線則是另一個「矮將熱區」,平均身高只略優於捕手,高克武說,矮個子普遍打擊力道及臂力都較弱,長打型球員很少見,「即使打擊爆發力優於高個子球員,教練依然會認定你是助攻型球員,這是刻版印象,畢竟技術可以練,但身材不能。」高克武強調,協調性及腳程是矮個子球員的優勢,二、游防區正需要這種特性的球員,呂文生、吳復連、羅國璋最具代表性。


身材袖珍的林克謙是游擊手出身,腳程快、協調性極佳,完全符合這一套「二、游理論」,大學轉戰投手適應良好,從小打球幾乎沒有遇到挫折,是矮將圈中極少數幸運兒,但身高太矮曾讓他重跌一跤,「我覺得自己有實力出國打球,美、日職棒都好,可惜身高太矮無法引起國外球探興趣,不能旅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。」

林克謙一路順遂畢竟是特例,矮將一族的棒球人生,有說不完的無奈,他們要比一般球員更努力才能出人頭地。史上最矮的全壘打王「秋哥」林仲秋回憶,1988年他首度披上國家隊戰袍參加義大利世界盃棒球賽,對義大利隊單場擊出雙響砲,對手認為他長這麼矮怎麼可能轟全壘打,於是向大會提出抗議要驗球棒,最終證明雙響砲貨真價實。這還不打緊,秋哥語帶無奈:「因為個子實在太矮,在球場上沒自信不說,連看到女孩子都會自卑,根本不敢交女朋友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P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